假期值班教师10秒内未接听值班电话被通报:没苦硬吃式值班该休矣
2025-04-29 18:52:52 时寒峰
摘要: 原标题:假期值班教师10秒内未接听值班电话被通报:没苦硬吃式值班该休矣 学校领导曾在一次开会时强调值班纪律,要求我们必须在值班电话响起5秒内接

  原标题:假期值班教师10秒内未接听值班电话被通报:没苦硬吃式值班该休矣

  “学校领导曾在一次开会时强调值班纪律,要求我们必须在值班电话响起5秒内接听,并举出反面案例——另一学校一名教师在节假日值班期间未能在10秒内接起教育局检查人员打来的电话,被点名批评。”近日,半月谈的一篇报道引发关注,10秒未接电话就要被通报,如此荒诞的规定,把“没苦硬吃”式值班的形式主义本质暴露无遗。

  值班制度的“变味”

  值班值守制度,本是为了有效发现紧急情况、应对突发问题,是保障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公安、应急、医院等部门,值班值守确实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及时处理各类突发状况。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些部门和地区的值班制度开始出现异化苗头,泛化、僵化、应付化现象层出不穷。

  在某些地方,不管部门性质、工作内容如何,一律要求值班。中部某县一名基层干部反映,所有县级部门在周末节假日都必须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哪怕像团委、老干局等部门,可能一整天都没什么事情,值班也一分钟都不能少。村干部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乡镇要求村两委干部每天有人在村委会接访或接待群众办事,可实际往往是,他们经常值班一个月也见不到人来办事。

  更离谱的是对值班纪律的过度要求。就像前文提到的教师值班,10秒内未接电话就要被通报批评,如此精确到秒的考核,简直匪夷所思。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节假日值班并非他们的刚性需求,却要守着电话,像客服人员一样随时待命,这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不尊重。

  “应付检查”成值班主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没苦硬吃”式值班?“应付检查”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对一些部门和基层干部而言,值班最大的意义似乎就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有的干部直言,尽管多数时候值班都无所事事,但还是得按照要求安排值班,因为“上面有检查,必须在办公室坐着”。

  这种避责心理,让值班制度沦为推责的手段。大家担心“万一上级抽查没人在”“万一出事了没人顶”,于是不管有没有实际工作需要,都机械地执行值班任务。这种形式主义的值班,不仅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也败坏了基层工作的作风。

  另外,一些基层单位为了向上级邀功,故意打造“敬业”人设,在值班值守上自行加码,将非必要值班变成必要,非全部值班变成全部。这股歪风邪气一旦形成,就会引发“你值我也值”的跟风现象,导致“没苦硬吃”式值班在部门间蔓延。

  破除形式主义值班的路径

  这种不合理的值班制度,必须得到整治。要破除“一刀切”式值班,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工作内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按需值班”措施。对于那些确实没有应急需求的部门,完全可以减少或取消不必要的值班安排,让工作人员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本职工作上。

  优化值班检查方式,减少对程序和形式的过度苛责。不要只盯着电话是否及时接听、人是否在办公室坐着,而要更加注重值班的实际效果,比如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健全补偿机制,通过补休、补贴等方式,弥补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的付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工作不能只存在于填不完的表格、打不完的卡中,更不能让基层干部陷入“没苦硬吃”的怪圈。只有破除形式主义值班,让工作回归本质,才能真正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希望各地各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让值班制度回归其应有的功能,让基层干部从无意义的值班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去。

投稿:qingjuedu@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