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儿子高中忽然想躺平,“考一代”能接受下一代阶层下坠吗?
小雨是重庆的一位母亲,自从儿子升入初中,全力护卫孩子备战中考,儿子作为美术生最终勉强读上了普高,就在一家人以为可以安心走美术路时,一年后儿子却要放弃美术转体育。
高二转学体育来得及吗?转了体育又中途放弃怎么办?在自己的“预设期待”与孩子的兴趣爱好冲突时,该如何选择?作为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现在生活的“考一代”家长,能接受下一代面对不明朗的未来吗?
以下是小雨一家的故事。
儿子突然不想上学
周三晚上九点半,儿子放学回来,神情有点沉闷,嘟囔着说: “明天我不想去上学了,在家调节一天。”
尽管声音很小,我还是听清楚了,或者说,我心里早有预感:自从他放学踏进家门那一刻起,我就在观察他的情况。儿子眼神瞥向我们,观察父母的反应。
“你在说什么?” 显然,他爸爸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明天我不想去学校了,在家休息一天。”儿子不敢看他。
“不去?你以为学校是大街啊,这么随便?”他爸爸盯着他强压怒火:“你要是不想上学,干脆就退学,不上了。”
“我还是要上学,只是明天不去,我太累了。”儿子说。
“还有其他原因吗?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我走到儿子跟前,想弄清楚原因。
“别给他说那么多!”老公对我的“软弱”很不满,此时他脸色已经铁青,转而对儿子说:“如果你明天不去,那就离开这个家,出去打工,随便你怎么样。”
看着低头不语的儿子,我心乱如麻,因为担心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这段时间,他表现出厌学倾向,原因也很清楚——他原本是美术生,却不想学美术了,要转体育,我们没同意,拉扯已近半年。
作为母亲,我也是一家教育媒体的记者,从内心来说,我对孩子的接纳程度还算比较高,但儿子的成长,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来,依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挑战。
首先是学习成绩一般。与很多家庭不同,我没有怎么鸡孩子,他整个小学几乎没上过培训班,初中时读的也是一所普通初中。进入初二后,他成绩严重下滑,还与班里一些调皮同学裹在一起玩,违反纪律、挑战老师权威,“中二“少年的种种叛逆,他身上几乎都有。进入初三后,由于成绩差被分到了差班。
也就是从这时起,儿子与他爸爸的关系急转直下,矛盾不断,老公常长吁短叹,痛心疾首:“这娃小时候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这样?”
我倒没那么慌乱,知道这是很多家长都要面对的青春期挑战,青春期的大脑处于混乱阶段,就好像一辆车,动力系统已经发育完全,但刹车系统还不完善。在这个阶段,经营好亲子关系很重要,家长如果不善于迂回,硬去对抗,只会徒增自己的烦恼。
我愿意给孩子时间,等他慢慢“长醒”。然而,职普分流压力下,儿子的成绩却不给我们等待的机会。老公无论如何也不愿儿子去读中职,他觉得这孩子心智不成熟,在那里会被“裹坏”,所以,学习成绩成为引发父子矛盾的一大导火索。
美术助力
升入普高
为了上普高,初二结束时,我们曾想过给他报体育,这是他感兴趣的方向,但爸爸也觉得体育没出路,就放弃了。此时正好有个美术机构招生,这个机构与很多高中都有合作,中考时可降一百多分录取。
简直是救命稻草,问儿子愿意学美术不,他说可以。于是没有犹豫,我们当即就交了近万元报名。初三寒假,儿子在这家机构体验了十天的美术冬令营,挺满意。开学后,每周六上一天美术课。就这样,靠着临时打造的美术特长,中考时他顺利被一所高中录取。签约时又交了6万元,等于一次性把接下来三年的美术培训费也交了。
拿到通知书那天,我和老公总算是舒了一口气。自从儿子上初中的两三年来,家里日子真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父子冲突也严重影响了夫妻关系,老公指责我当初没有按照他的理念严格管教儿子的学习,否则儿子学习上肯定会省心很多。
我理解老公,但却不认可他的观点。采访了那么多孩子后,我深深地感觉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他们有各自的天性禀赋,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性格喜好,先天是根本,家长大力未必就能出奇迹,如果把握不好度,还会出问题。 我也能够接受孩子的平凡,如果将来考不上好大学,那就学一技之长,安身立命。
正因为我的接纳程度比较高,所以我们母子关系还不错,我也成为他们父子间的一个缓冲带。整个初中阶段,一家人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
“初中你也确实没努力,如果不是靠美术根本上不了普高,但父母的托举有限,希望接下来你珍惜学习机会,早点长醒。”高中开学前,我郑重地与儿子谈了一次话。
那时,我们的计划是,未来高考依然走美术特长生道路。不然,还能怎样呢?
在羽毛球中
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高中生每天的日子,如同打仗。
冬日重庆的清晨,五点五十,外面还一片漆黑,儿子就已经起床了,他要确保六点半准时出发,坐轻轨去学校。我也跟着起来,给他做饭。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牛肉小面,是他的最爱。
时间是掐着分秒来算的。青春期的孩子很在意外表,他洗脸、在镜子前梳理,都要耽搁很久,吃饭时间只有三四分钟,然后,提拉着鞋进电梯,在里面系鞋带。出了电梯,小区还一片寂静,他大步流星朝轻轨站奔去。
本来可以住校,但高一开学住了两天后,他就不愿意了,说受不了宿舍死板的管理制度,宁愿路上奔波一个小时走读。为这事老公又很不高兴,不过气归气,他还是心疼儿子,每周开车送两三次,为儿子赢得多半小时睡眠。晚上放学儿子自己坐轻轨,到家已是九点半。
就这样,周一到周五在密不透风的快节奏中度过,周六,他又要去学习一天美术,渐渐地,他生出了反感情绪。其实除了最初的那次冬令营, 他对美术始终提不起兴趣,说自己不是这样安静的性格,受不了在画架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的学习方式。
学习生活压抑,儿子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羽毛球。他之前就喜欢,进高中后,最好的朋友正好也爱打,他就愈加痴迷了,还经常得意地对我说:“妈妈,那个同学专门学了羽毛球的,刚开始我打不过他,但现在我俩已经不相上下。”
本来,对于儿子的这一爱好,我很支持。因为他在学习及美术上也找不到什么成就感,有个体育爱好也挺好,可以疏导情绪、缓解压力。
但我怎么也想不到, 从高一下学期开始,他竟然萌生出想转体育的念头。
这个念头是伴随着对美术的反感一起出现的。高一下学期快结束时,他突然提出:“暑假的美术集训,我不想去,我要去学羽毛球,以后转体育。”
什么?不去集训美术?仅靠周六时间能学出什么名堂?这时转体育,简直天方夜谭!我和他爸爸当然都不会同意。此时距离暑假还有一段时间,每周六他还是去上美术课,只是不大情愿。
转眼间暑假到来,在美术集训前,正好有20多天空闲时间,为了让他开心,我们给他报了个羽毛球私教课,作为业余爱好学习,学完了就去集训美术。
他是在兴奋和期待中开始这次羽毛球学习的,穿着新买的羽毛球服,背着精心挑选的球拍,兴冲冲地走进了训练馆。
正确握拍、挥拍、发球、走位……在教练的指导下,儿子开始了第一次专业的羽毛球学习,之前都是凭着感觉打。看得出,他学得很用心,似乎还从没如此认真投入到一件事情上。看着眼前身高近180CM、体格健壮、生龙活虎的儿子,我心里有点难受。是的,其实从小我就发现他身体的灵活性挺好,也爱运动,初中时学校有校足球队,他提过想参加,但我们都没当回事。
那时我还没进入教育媒体,对家庭教育知之甚少,对孩子的学业也没有规划意识。想一想,真对不起儿子。 正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学习天赋,家长更应该关注其独特优势,提供多种尝试和选择机会。可惜,儿子小时候,我做得不好。
“我属于运动场!不想学美术!”
每天在教练那里学完私教,回家后儿子还要进行挥拍、走位练习,也会约球友一起到体育馆去打,并经常得意地给我报告他的战况:教练夸他了,今天打赢了谁之类。总之,那20天时间, 他过得非常愉快,在羽毛球中找到了成就感。
很快美术集训开始了,儿子嗫嚅道,真不想去。
这怎么能行?小孩子太天真,分不清孰轻孰重,美术才是吃饭的正经门路,羽毛球仅仅是爱好而已。我们好说歹说,他终于还是去了,共20天时间,每周回来一次,而每周回来的这次,对我们又是一种折磨,他都磨磨蹭蹭,不想去。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20天集训完毕,儿子摊牌了:“我已经决定,再也不学美术了!”
望着儿子一脸的决绝,我反而很平静,有一种第二只靴子终于落下的感觉,能够心平气和地与他聊这件事,就让他继续说。
“每天从早到晚,死气沉沉地画,就像坐牢。”儿子一脸厌弃,然后提高了声音:“我是属于运动场的,为什么要逼我学美术?”
“但这个时候转体育?太晚了,能走通吗?”我提出关键质疑。
“能走通的,这种事情多了,你看人家怎么做的?”儿子胸有成竹,给我看他搜集的一些案例。在短视频中,一些年轻的博主现身说法,他们原本也是选的美术,高二甚至高三时发现不喜欢,就转向体育,也成功进了大学;还有的因为转晚了,复读一两年,但最终还是考取了心仪的体育专业。
这些故事很让我心动。其实,自从观察到儿子确实不喜欢美术,并且发现他对体育很认真时,我的想法开始动摇了,因为我太清楚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强扭的瓜不甜。只是考虑到这是大事,怕他一时冲动,再说还有爸爸这个坚定的反对者,我也没有轻易答应。
果然,孩子爸爸,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
爸爸反对的理由非常清晰,第一,美术已经交了3年的钱,前前后后七八万,这个钱不能退,等于打水漂。第二,马上进入高二,这个时候转体育,几率太小。第三,学体育没出路——美术好歹有着较广的应用,是门手艺,体育能干嘛?
另外还有一点,也是最关键的,老公认为儿子懒,只是为了逃避目前美术枯燥的训练,羽毛球暂时图个乐,还没什么,一旦进入专业训练,也很枯燥,他照样会放弃。
除了不认可老公对体育专业的偏见外,其他几点,我也拿不出过硬的理由反驳。我跟儿子做了最后的努力:“人总是要有一些忍耐度,眼前尽管有一些不情愿的事情,但并不是一辈子,忍过这一段时间就好了,考上大学再投入到你喜欢的体育上。”
听了我的话,儿子默然,高二开学后,每逢周六,他依然上美术,但都闷闷不乐,勉强完成课堂内容,课后作业也不做。他爸爸看他情绪如此,也退了一步,只要他愿意上课,作业不做就算了。
我总觉得不对劲,在这种情绪下,美术又能学出什么名堂?
果然,国庆后问题趋向严重,儿子不仅不想上美术课,连日常上学也倦怠起来。终于,一个周三的晚上,他放学回来后,说第二天不想去学校了,没有原因,就是累,然后又忿忿地说起转体育的事。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最坏结果思维法
没什么大不了的
老公已经被折磨得筋疲力尽,全然没了耐心,一番唇枪舌战之后,他口不择言:“自己成绩不好,才不得不靠美术,还怪别人?废物一个。”
儿子一听“废物”两个字,非常生气:“我就是废物,所以还何必去上学呢?”
“不上学?马上从这个家里滚出去,想学羽毛球自己挣钱去学,与我无关。”
俩人的火气越来越大,盛怒之下,老公把儿子的眼镜甩出很远,儿子也自虐地把一个羽毛球拍给折断了,最后几乎要到肢体冲突的程度,被我拉住了。
老公怒气未消:指着我:“他幼稚,你也跟着幼稚!你要是支持他,就一块离开这个家。”
眼前的一切让我非常难受,几年来,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里爆发了一次又一次冲突,伤害的话一次次脱口而出,在老公肆意发泄的愤怒中,隐藏着多少不甘和悲凉。他不甘心自己的儿子这么“笨”、这么“懒”;悲凉自己靠自我奋斗,获得了不错的生活,却眼睁睁地看着下一代可能遭遇“阶层下坠”。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多次妥协退让了,儿子却一次次地“得寸进尺”,挑战他的底限……
第二天早上,儿子果然没去上学,老公也无可奈何,丧着一张脸去上班了。我意识到这样不是办法,儿子早晚会划入彻底不上学的深渊。
与其这样,倒不如认真思考一下,孩子转体育可能面临的情况。
高二转体育晚不晚?体育生考大学具体考些什么?我向专业老师进行了咨询。
反馈过来的消息是,如果孩子真喜欢并有天赋,并不晚,因为体育招生有不同类型,对专业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走单招或高水平运动员渠道,要求就比较高。但还有一种是“五项”,即“专业项目+四项基本体能”,这个对体育要求并不太高,不少孩子就是从高中才开始练习的。
转体育后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无外乎几种可能:因为转得晚,要复读一年才考取大学;或者学了几个月后,他觉得体育还不如美术,转而回到美术;又或者他两样都不喜欢,有新的爱好……
人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不确定。我自己也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转专业经历。
我是90年代中期读的高中,当时还是一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我稀里糊涂选择了理科。高考时考上了一所理工院校,专业是“机电系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然而进了大学后,制图、实验课等专业课我完全学不懂,以致于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一年后因成绩不及格退学。后面经过休整,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回到高中复读文科,又考上了更好的师范院校,如今从事的工作也是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晚了几年,但值得。
外援介入
老公终于改变态度
理是这么一个理,但我知道,这些话在老公那里讲不通,我需要找外援。我向单位请了假,来到孩子的姑姑家,还把平时录下的父子冲突的视频拿出来给姑姑看。
当天晚上,在老公下班后,姑姑姑爹来到了我们家,这是一次重要的家庭会议。
当着大家的面,儿子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美术不是他选的,那时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现在他清楚了,想自己作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看孩子说得如此斩钉截铁,姑姑姑爹也没再劝他,就问,转体育之后有什么计划?怎么兼顾文化课、以后想考哪所学校、从事什么职业等。
儿子都一一作答。此时因为姐姐姐夫的介入,老公也冷静多了,认真听了孩子的想法。不过,说到文化课时,他还是有点激动,指责儿子看手机多、不学习。儿子把手机拿给他,说:“你看看浏览记录,就知道我平时在手机上看的什么!”
老公翻看,竟然都是与打羽毛球相关的。儿子关注了林丹、李宗伟,还有很多我都叫不出名字的队员,要么是比赛现场,要么是在讲技战术。
那一瞬间,我注意到,老公的眉头舒展了一些。
当然,老公不可能这么轻易答应,他开始捋儿子从小到大的爱好,以确保这次不是心血来潮。“八九岁时,你喜欢‘古玩’,缠着你妈买什么文玩核桃、狼牙、象牙、黄花梨木,用放大镜一看都是半天,现在不喜欢了?”
“12岁开始,天天念叨着要当理发师,每天都在研究人的发型、五官,我还以为这个正好与美术相关,以后是个出路,结果现在又转体育。”
儿子有点不好意思:“那时不是小吗?有变化很正常,这次是认真的。”
其实,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很正常。这才是真实的成长过程,哪有什么“从一而终”。
在外援介入的情况下,老公最终改变了态度。是啊,选择体育最坏的结果也就那样,总比目前每天怄气好,孩子濒临退学,家里鸡犬不宁,日子过不安生。
看到爸爸松口,儿子向我们保证,他在学好体育的同时,文化课也要抓紧(之前因为闹情绪成绩下降),本来艺体生对文化课要求不高,但如果连基本门槛都达不到,体育梦想也实现不了。
儿子说,他会的。 我注意到,那一刻,他的眼睛中有光。
让孩子成为自己
在这次家庭会议的最后,我郑重地对儿子说:“你很幸运,在不满17岁时,就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希望你能珍惜。”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靠自己努力才在城市扎根立足的。在90年代大学扩招前,我过五关斩六将能考进211大学,而孩子的爸爸尽管只考上了大专,在90代初也不容易了,他本人非常能吃苦,遇事爱琢磨、认真仔细。 我们的奋斗,不就是为了下一代有选择的自由吗?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靠个人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生活。我自己学业波折,但终归还是考进了211大学;老公尽管只读了大专,但在90代中期也不容易,工作上他非常能吃苦,做事有耐心。我们的奋斗,不就是为了下一代有选择的自由吗?
尽管我的家庭远远无法让儿子的职业选择 “无关物质与报酬”,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挣钱和爱好之间,还是能够寻求一个适当的平衡,让孩子去追求自己心中所爱,给他充分尝试的机会。何况,这个时代有着多元化的职业需求,很多人在追求所爱的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价值,获得安身立命。
对于儿子来说,转到体育后,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晚上放学回家后,尽管时间很紧张,但他依然要进行挥拍训练,还让我们把视频拍下来,发给教练指导。他还认识了一些高水平的球友,训练之余就约着一起打球,切磋技艺。
就连他的脾气,也明显好转。之前动不动就发火,甚至说脏话,这也是他爸爸非常生气的一个原因,总觉得这孩子身上戾气太重, “非善良之辈”。但现在看来, 当一个人每天处在压抑状态,人性中的“恶”就会难以抑制地流露,这也是在亲子关系崩裂后,很多家长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坏”的一个原因。
家里也再次恢复平静。有一次,看到父子俩高兴地聊天,我还是忍不住问儿子:你要是体育走不通,或者几个月、一年后不喜欢了,怎么办?
儿子想了一下,说,不喜欢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便走不通,作为爱好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其实,这正是我想说的, 体育运动是一项健康的爱好。热爱运动的人,一般都热爱生活,在这个抑郁正在成为中小学生杀手的时代,还有什么比“热爱生活”更重要的呢?
还有一次,儿子对我说,妈妈,你看现在好多职业,以前都没有,人一辈子哪里会走直线,有很多机会是完全想不到的。
就在我们聊天的当下,我的视线落在了儿子房间的墙壁上,这里共挂了四张地图,从重庆主城图、全市地图,到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桌上还放了一个地球仪。这是他的另一项爱好——人文地理。说起世界各地的河流山脉、肤色人种、文化信仰、历史渊源,他眉飞色舞、侃侃而谈……也许,他最终的职业既与美术无关,也与羽毛球无关,其实是个导游、旅游博主……但是,做其他行业时,既懂点美术,又热爱羽毛球运动,不也很好吗?
人生充满不确定性,没必要拘泥于长远的、固定的规划,往往是一边自我实现,一边自我发现。眼前的热爱,才是最真实、最值得抓住的东西。
尤其是年轻时,更不要辜负内心的热爱。
最后,我想借用吴晓波写给女儿的一段话,送给我的儿子;也希望更多的家长,在自己的“预设期待”与孩子的兴趣爱好冲突时,问问自己,有没有勇气对孩子说这句话: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