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手记|“多知永远的小粉丝”(3)(3)
2025-05-03 18:30:48 张易川
摘要: 横跨十年,翻看以英语赛道为代表的整个行业,是技术对行业的渗透到达全新的阶段,节奏之快,让《2023-2024》的AI相关内容几次推翻重来,重新来过。

  来源|

  作者|冯玮

  2015年12月31日,刚刚通过面试没多久的我,在商城下单了自己的第一本《教育培训这一年》。

  写这篇【手记】时我去回翻这笔订单,才发现自己当时的署名是“永远的小粉丝”,备注是“祝新年快乐”

  其实有点想不起来当时怎么会坚定地要做“永远的小粉丝”来着,完全记不得下单时的自己在想什么了。

  但我记得收到书时一脸懵的自己。

  对于才从相对传统的体制内跳出来的行业小白来说,我无法理解2015年书中写下的“O2O”、“借壳上市”、“高亲密度打低亲密度”、“题库”、“造节”、“在线教育”……到底都是什么。

  (15年的书中,我留下非常多类似的划线、批注与问号)

  它成为我手中被翻得最熟、也是笔记留下最多的《这一年》;它也是我加入到这个行业的敲门砖之一。

  而很久后我发现,把它当做了解行业的入门读物的教育科技领域从业者,不在少数。

  某年新书开售后,我曾经策划过一期书与读者的故事,当时收集回来很多读者回复,我找到了几段:

  跟网结缘是2015年在北京工作时认识一个老乡,他说做教育必须要看“网”,我就关注了网,然后后来参加了网的线下沙龙OpenTalk,在活动上,我认识一个教育创业者,我们聊得很尽兴。后来我去参观了他们公司,在他的书架上,我发现了《培训行业这一年·2015》,我当时很好奇地说:“还有这样的书呢?”,对方说:“是的,你要看看,就是网写的,写得不错。”

  除了不断聊教育赛道项目积累行业知识储备,通过看《培训行业这一年》,有一些我不太关注教育赛道也会有所了解。比如有一个投资人朋友问我关于某项目的运营数据,我正好记得你们写过,就把那一页顺手拍照给对方了。然后,朋友也会买这本书。

  我是会为优质内容付费的人,从《培训行业这一年·2017》开始,我就自己买来看了。2017首发当天我太忙了忘记下单,等想起来已经是几天后,手忙脚乱赶紧去找购买链接,还好买上了,不然又得去公司共享图书借。

  ……

  能够与很多业内老师因为相同的原因或相似的视角翻看过同一本书,每每想到,都觉得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每一年,来自朋友圈的“晒书”都会被我们保存珍藏)

  伴随教育+互联网的更深一步,我开始接触到猿辅导、51Talk、VIPKID、粉笔、DaDa等教育企业。紧接着第一次正式参与的《这一年2016》,也是自认为最难写的一本书:

  一方面,是当时刚入行一年的我,并不善于以用精准的文字和商业化的逻辑去描述我所看到的教育市场;另一方面,是整个市场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究竟该如何呈现、如何取舍、又如何真正为读者带去兼顾可读性与可参考性的内容,记得当时编辑部的同学们纠结了很久。

投稿:qingjuedu@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