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徐晶晶
距离上一次对话卓越教育集团创始人&总裁唐俊京,已经过去三年。
犹记得三年前的那次对话,正值那个特殊的低谷时刻,唐俊京当时坦陈:
“转型的过程其实挺难的……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既要在撤退中保持队形,还要让伙伴们在逆境中相信理想。”
——语气真诚、言辞恳挚。彼时,在特殊的行业背景下,一位教育公司创始人愿意在低谷期主动向公众吐露心声,本身就已殊为难得,这句话也引发了教育从业者的广泛共鸣。
三年后的今天,卓越教育重拾稳健的发展节奏。
提及卓越,人们总会给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华南教育龙头贴上一个标签——“老牌教育公司”。
“老牌”一词承载着复杂的刻板印象:它意味着深厚的内容积淀与品牌资产,也常与谨慎、保守、不够先锋等评价相伴。
而今,卓越正试图打破这一标签的消极面——它正在做一件相当“先锋”的事——举集团之力,“ALL IN AI”。
对一家老牌教育公司而言,这既是对内明志,也是对外承诺。
近日,再次对话唐俊京,聊了聊卓越的现在和将来。
01举集团之力,“ALL IN AI”
要做出“ALL IN AI”的决定,对这样一家以线下业务起家、有着近30年组织发展惯性的公司而言,并不容易。
唐俊京是最早意识到教育拥抱AI势在必行的那批人之一。
2022年底,随着ChatGPT的一次振翅引发全球生成式AI的龙卷风,唐俊京随即走访了诸多国内外的大模型公司。
调研了一圈儿后,他敏锐地认识到:“大模型的出现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突破,人类文明正迈向一个新纪元!”
他还看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
其一,数据是一种新的生产力。
其二,生成式AI加速技术平权。大模型的出现,抹平了过往不同教育公司AI投入的代际差异。
“过往,其他公司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做出来的成果,现在我们依靠AI大模型,也能做出来。”
再加上,AI和教育场景天然契合。用一位关注教育项目的投资人的话来说:“教育是少数AI直接赋能的领域里有明确需求和成熟商业模式的。”
基于此,唐俊京笃定,“教育+AI”是“最大的机会”,卓越必须抓住。经过一年的探索,2024年5月,“ALL IN AI”正式成为卓越的核心战略。
一号位的重视只是战略得以贯彻的前提,而真正的落地则需更多铺垫,为此,卓越从头开始搭建AI人才梯队。
“所有的改变都必须从人开始。在人才方面,卓越建立了一个含AI量高的组织。”唐俊京说道。
如何建设出“含AI量高”的组织?卓越分了三步走:
首先,重塑全体员工思维,拥抱AI。
“要成为一个AI驱动的组织,就要全员学习AI、使用AI、创造AI、驾驭AI。”唐俊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