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消息,近日,AI应用工作组在北京召开第二届第一次成员大会。华映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岩出席上述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李岩表示:“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从搜索引擎到短视频推荐,再到今天的生成式AI,每一代核心突破都对应着人与信息关系的改变。搜索解决了信息获取的难题,推荐算法则打破了内容供需之间的壁垒。而生成式AI的独特之处,在于直接突破了内容生产环节,让用户可以在真正需要的时刻,获得高度匹配的内容。”
他认为,AI本身是一个需要持续优化的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一个自我强化的数据闭环,即数据飞轮。这个飞轮包括四个环节,即“生成-分发-消费-反馈”的闭环,通过AI生成内容、有效地分发给用户、用户消费内容、并最终获取用户的消费反馈数据。数据飞轮能不能转起来,是衡量AI应用是否有核心价值的关键点。他表示,如果缺乏数据反馈,企业即便在算法或算力上具备一定优势,也很难长期维持领先。“因为在长时间积累上,如果没有很快的数据反馈,很难做到长时间的数据生成、内容的丰富度以及它的领先度。”
基于这一判断,华映资本目前重点关注营销、教育科研和“AI+物理世界”三大方向。
“在今天AI能力还不足以到我们想象的AGI一步登天,给出所有答案的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局部的数据反馈,提升整个数据内容的质量。”李岩解释,营销和教育场景能够快速生成用户行为数据,并迅速反馈至模型优化环节,从而快速构建起商业闭环,甚至形成竞争代差。
其中,在教育场景中,传统教育依赖固定大纲和统一教学进度,而AI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灵活调整内容和难度,这在学生体感和内容传达上实现了质变。李岩表示,教育领域天然具备强交互属性,因此能够更快推动反馈闭环的形成。
科研则体现了AI在信息归纳与推理上的价值。从“AI刷题”到“AI研报”,模型能够通过历史数据和逻辑推导解决复杂问题,大幅提升研究效率。李岩指出,这些场景虽然专业性较强,但一旦获得验证,将为科研工作方式带来实质性改变。
在他看来,这三大领域已经跑出代差,相比其他行业更快进入飞轮效应,具备率先实现商业化突破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