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吐槽”老师时,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
“爸爸,今天上课章一萍找我说话,结果老师不批评章一萍却批评我。老师偏心、不公平,让人讨厌!”
“妈妈,我们现在的新班主任管得特别严,没有以前王老师的一半好。我不喜欢他,我更喜欢王老师!”
“姥姥,您不知道,语文老师讲课,唾沫星子都喷到我的脸上了,真恶心!”孩子在家“吐槽”老师是常有的事。
多数家长听孩子这么说,第一反应是批评孩子:“你怎么能这么说老师呢?”
有的家长会劝孩子:“老师就是老师,你再怎么不喜欢老师,也得认真听课、好好学习。”
有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吐槽”老师:“你们的老师,我看着也不顺眼。”让孩子感到家长和他是一个战壕的。
其实,这些处理方法都不科学。孩子跟家长抱怨老师,是难得的亲子沟通机会。这时,家长的反应不仅能左右孩子对老师的态度,还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自我定位和人际交往。
那么,孩子“吐槽”老师,家长更有建设性的做法是什么?
第一步
不要急着下结论
发现孩子“吐槽”老师,许多家长会失去耐心,做不到倾听孩子的心声。
比如,孩子说:“老师偏心、不公平,让人讨厌!”孩子的话里带有明显的不满情绪,家长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感受:“老师不可能不公平。”“你肯定误会老师了!”
更不要直接打断孩子的话:“班里的事情这么多,老师哪能个个照顾到!”这相当于不让孩子说话。
孩子不像成人,成人被打断发言后,总能找机会把话接着说完。孩子被打断发言,内心可能会立即被沮丧、愤懑填满,难以重新组织语言并找机会把心里话说出去。
所以,家长听到孩子“吐槽”老师,不要急着下结论,哪怕你已经判断出是非对错,也得忍忍,先听孩子说。
等孩子说得差不多时,家长要做两件事:
一是表达理解和同情:“听起来,你很沮丧、无奈、不舒服。其实,不光是你,任何人对不公平的事情都很反感。”“看来这股气憋在你心里有段时间了,妈妈好久没见你这么激动了。”
二是询问细节:“你把事情的经过讲一讲。除了这次,老师还有其他偏心的时候吗?”“你觉得老师要求太严,是你一个人的感觉,还是其他同学也有这种感觉?”
对孩子来说,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重要的社交场合,他会在学校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所以,家长要花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明白孩子的立场,让他知道家长是他靠得住的盟友。
第二步
梳理“槽点”
分析“剧情”
一般来说,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吐槽”老师,但“吐槽”时,他多半会加入自己以前的认知和判断,且这种认知和判断多停留在情绪层面。这是孩子的心理发育水平决定的,并非有意这样做。
因此,孩子“吐槽”老师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帮助孩子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情绪。
比如,孩子“吐槽”老师:“我觉得老师总偏袒某某,这不公平!”这是情绪。“今天老师分配小组任务时,又让某某担任小组长。”这是事实。
“老师从不给我发小红花,他就是不喜欢我!”这是情绪。“今天某某上台演算习题,演算对了,老师给他发了一朵小红花,而我没有上台演算,所以没有得到小红花。”这是事实。
孩子可能因一时的负面情绪,夸大或误解老师的行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梳理事情的经过,描述老师具体做了什么,看看真实的“剧情”是怎样的。
不过,家长也要照顾孩子的感受,不要一味地强调事实,而要看到并接纳孩子吐露“槽点”后的情绪。
第三步
不要提前设定
“是谁的问题”
家长想让孩子与别人包括老师有良好的沟通,就需要教会孩子尊重别人,让孩子明白尊重是理解和沟通的基础。每个人都有充分表达自我的自由,要允许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一样。
所以,家长不要简单地和孩子一起“吐槽”,因为这会传递给孩子一个负面信息,即“不尊重老师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家长也不要给孩子传递“老师没错,全是你的错”的信息,因为这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第四步
帮助孩子复盘
有时,孩子对老师不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确实被不公平对待。家长在听孩子讲述事情经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方面:
第一,要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反思自己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以开头的“吐槽”为例,孩子认为老师偏袒同学,家长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你是老师,班里的同学怎么做会让你觉得他很棒,值得被当众夸奖?”
孩子认为老师管得太严,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新班主任管那么严是为什么?会不会是因为以前王老师管得不够严,校领导怕出问题才给你们换了班主任?”
帮助孩子复盘他心怀不满的事情,有助于孩子全面了解事实,更清晰地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避免事情朝着负面方向扩大。
第二,要帮助孩子从其他角度解读此事,帮助孩子更积极地看待问题。
老师“偏袒”某同学或者某同学总能得到小红花,是不是他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比如,听课认真、作业书写漂亮、课堂上经常第一时间举手回答问题等。
“你认为老师管得太严,是不是老师管得严让你很不适应?但是老师管得严,是不是也让班里欺负同学、破坏公物的现象减少了?”
家长要注意,复盘过程中,不要一上来就指出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如果家长直言不讳,一般来说,孩子很难接受。
所以,此时家长不妨采用“三明治”法,先肯定孩子,再指出问题,最后再次肯定孩子,委婉地帮助孩子认清事情的真相。
如果家长发现老师的做法确有问题,可以鼓励孩子与老师沟通。尊重老师不意味着盲从老师,要鼓励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告诉老师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年龄太小或欠缺沟通技巧,直接与老师沟通效果不佳,那么家长就需要考虑介入。
如果孩子对老师的不满情绪比较强烈,家长有必要和老师见个面,听听老师的说法,真正弄清孩子在学校的遭遇,这样家长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如果师生间存在误会,就帮忙给双方解释清楚;如果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就让孩子向老师道歉,同时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如果问题出在老师身上,不妨告诉老师孩子受到的打击和委屈,而老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通常会及时弥补,并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